《庭中有奇树》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一首五言诗,收录于《古诗十九首》之中。这首诗以庭院中一株奇异的树木为意象,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原文:
庭中有奇树,绿叶发华滋。
攀条折其荣,将以遗所思。
馨香盈怀袖,路远莫致之。
此物何足贵?但感别离时。
翻译:
庭院中有一株奇特的树,绿叶繁茂,花儿盛开。
我攀着树枝摘下花朵,想把它送给心中所思念的人。
花香充满了我的衣袖,可惜路途遥远,无法送达。
这花有什么珍贵呢?只是因为分别的时候让人感到伤感。
赏析:
《庭中有奇树》虽然篇幅短小,却意境深远,情感细腻。诗中通过“奇树”这一意象,既表现出自然之美,也暗含了人生无常、美好易逝的哲理。诗人看到枝头盛开的花朵,触景生情,想起远方的亲人,于是采摘花朵想要寄去,表达思念之情。然而,由于距离遥远,无法传递,只能徒增惆怅。
全诗语言简洁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以最朴素的方式传达出最深沉的情感。尤其是“馨香盈怀袖,路远莫致之”一句,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,令人动容。而结尾“此物何足贵?但感别离时”,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,点明了诗中情感的核心——对离别的感伤。
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,也反映了他们对亲情、爱情的深切眷恋。它在《古诗十九首》中虽不显眼,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含蓄的表达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,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
总之,《庭中有奇树》是一首以小见大、以景抒情的佳作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