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(的意思及全诗赏析)】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临江仙·送钱穆父》。这句词以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,表达了词人在面对人生无奈与世俗纷扰时的感慨。
一、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的意思
“长恨此身非我有”意思是:长久以来,我都感到自己的身体和命运并不真正属于自己,而是被外在的环境、社会的压力以及生活的重担所束缚。“非我有”并非指身体不属于自己,而是强调内心的自由和掌控感的缺失。
“何时忘却营营”中的“营营”原意是象声词,形容忙碌奔波的声音,后引申为为了生计、名利而不停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。整句的意思是: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无休止的奔波劳碌,找回真正的自我?
这两句词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,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、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。
二、全诗赏析
《临江仙·送钱穆父》是苏轼在送别友人钱穆父时所作,全词如下:
> 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。依然一笑作春温。无波真古井,有节是秋筠。
> 惆怅孤帆连夜发,送行淡月微云。尊前不用翠眉颦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这首词虽是送别之作,但情感却不落俗套,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。上片写送别的场景,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时光流转;下片则转入对人生的感悟,表达了一种豁达、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其中,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虽未直接出现在原词中,但其意境与全词的精神高度契合。它体现了苏轼对现实生活的反思,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
苏轼一生仕途坎坷,屡遭贬谪,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。在这首词中,他用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来安慰友人,也提醒自己:人生不过是一场旅程,不必过于执着于得失成败。这种思想,正是他超越世俗、追求心灵自由的表现。
三、结语
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叹,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逐名利、奔波劳碌的过程中,不要忘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。苏轼通过这首词,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,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、安于本心的人生智慧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它让我们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生活中,学会停下脚步,反思自我,寻找内心的归属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