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唱脸谱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
- 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,认识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和角色类型。
- 学会演唱歌曲《唱脸谱》,掌握歌曲的节奏、旋律及歌词内容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欣赏、模仿、讨论等方式,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。
-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与尊重。
-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
- 学习歌曲《唱脸谱》,理解歌词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。
- 掌握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,了解其象征意义。
- 难点:
- 歌曲中的方言词与京剧唱腔的结合,如何自然地融入演唱中。
- 如何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全面感受京剧的魅力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包含《唱脸谱》音频、京剧脸谱图片、京剧表演视频等)
- 黑板或白板、粉笔
- 脸谱图案卡片若干
-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或相关资料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京剧片段或《唱脸谱》的音频,提问学生:“你们听过这样的音乐吗?它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?”
引导学生说出“京剧”或“戏曲”,引出课题《唱脸谱》。
2. 新课讲授(20分钟)
(1)介绍京剧脸谱
展示多种脸谱图片,讲解不同颜色脸谱的象征意义(如:红色代表忠勇,白色代表奸诈,黑色代表刚直等)。
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给脸谱分类,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。
(2)学习歌曲《唱脸谱》
播放歌曲《唱脸谱》,请学生初步感受旋律与节奏。
逐句教唱,注意歌词中的方言词汇(如“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”),解释其含义。
指导学生用自然、流畅的声音演唱,注意情绪的表达。
3. 合作探究(10分钟)
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个脸谱进行研究,并根据该脸谱设计一段简短的“小剧场”表演,结合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。
各组上台展示,其他同学进行点评。
4. 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京剧作为国粹的重要地位,鼓励学生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布置课后作业:观看一段京剧选段,写一篇观后感。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和互动式教学,增强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。在歌曲学唱过程中,部分学生对方言和唱腔的理解存在困难,今后可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。同时,在脸谱知识的讲解中,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,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实践性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唱脸谱》教案
——感受京剧的魅力
一、脸谱颜色象征:
红——忠勇;白——奸诈;黑——刚直;蓝——勇猛;黄——残暴……
二、歌曲特点:
方言运用、京韵唱腔、文化底蕴
三、学习目标:
1. 了解脸谱文化
2. 学唱《唱脸谱》
3.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
```
---
七、教学评价:
通过课堂表现、小组合作、歌曲演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,注重过程性与发展性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、勇于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