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新闻两则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学生能够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,理解“标题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、结语”五部分的构成。通过学习《新闻两则》,提升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,学会提取关键信息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通过对比分析两篇新闻,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新闻的写作手法与风格差异,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,增强社会责任感,体会新闻在传递信息、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新闻的结构特点及语言风格。
- 难点: 理解新闻的客观性与主观立场之间的关系,以及如何在阅读中区分事实与观点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两篇新闻原文(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》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》)、相关背景资料。
- 学生预习:通读课文,初步了解新闻的结构与内容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新闻的?你认为新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?”
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定义与功能,激发学习兴趣。
2. 新课讲授(20分钟)
(1)介绍新闻基本常识:
讲解新闻的定义、基本要素(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原因、结果),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。
(2)分析两篇新闻的结构:
分别对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》和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》进行结构拆解,明确每篇新闻的标题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和结语。
(3)比较两篇新闻的语言风格:
引导学生发现前者语言庄重、气势恢宏,后者语言简洁、客观平实,理解不同题材新闻的表达方式。
3. 合作探究(15分钟)
分组讨论以下问题:
- 两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各有什么特点?
- 你认为新闻是否应该完全中立?为什么?
- 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,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角度?
每组派代表发言,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。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布置小任务:
请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(如学校运动会、班级活动等),尝试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,并按照新闻结构进行组织。
5. 总结与作业(5分钟)
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强调新闻的重要性与阅读技巧。
布置作业:
1.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新闻写作;
2. 阅读一篇课外新闻,写出其结构分析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一、新闻结构:标题 → 导语 → 主体 → 背景 → 结语
二、新闻特点:真实、客观、及时、简明
三、两篇新闻对比:
- 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》:气势磅礴、语言庄重
- 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》:简洁明了、客观准确
```
六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
通过本课教学,学生基本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结构与阅读方法,但在理解新闻中的立场与倾向方面仍需加强引导。今后可结合更多实际案例,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