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《水调歌头》注释翻译赏析】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被誉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。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,也体现了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、亲情的深刻思考。
一、原文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苏轼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二、注释
- 水调歌头:词牌名,属双调,上下片各有什么特点?
- 把酒问青天:举杯向天空发问,表达对宇宙、人生的思索。
- 天上宫阙:指传说中的月宫或天上的宫殿。
- 琼楼玉宇:形容极美的建筑,多用于神话或仙境。
- 起舞弄清影:在月下起舞,与自己的影子相伴,表现出一种孤寂而超然的心境。
- 转朱阁,低绮户:月亮缓缓移动,穿过红色的楼阁,洒落在雕花的窗户上。
- 照无眠:照得人无法入睡,暗示作者因思念而失眠。
- 不应有恨:月亮不该有怨恨之情。
- 何事长向别时圆: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才圆满?
- 人有悲欢离合:人生中总有聚散离合。
- 月有阴晴圆缺:月亮也有不同的状态,比喻世间万事皆有变化。
- 此事古难全: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。
- 千里共婵娟: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。
三、翻译
明月什么时候才会出现?我举起酒杯,向天空发问。
不知道天上的宫殿,今晚是什么年份。
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,却又怕那高高的楼阁寒冷难耐。
于是我在月下起舞,与自己的影子为伴,这样的情景,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?
月亮缓缓地转动,穿过红色的楼阁,洒落在雕花的窗前,照亮了那些无法入眠的人。
月亮不应该有怨恨,为何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才变得圆满?
人有悲伤、欢乐、离别与团聚,月亮也有阴晴圆缺,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。
只愿亲人能够长久平安,即便相隔千里,也能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光。
四、赏析
《水调歌头》是一首情感丰富、意境深远的作品。全词以“明月”为线索,贯穿始终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亲情以及宇宙自然的哲理性思考。
开篇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”,以问句开头,展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的渺小与对未知世界的追问。接着,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,则表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,既有追求自由的渴望,又有对孤独与冷清的担忧。
下阕转入对人间情感的描写,通过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”描绘出月光下的静谧与人的孤独感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,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,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,体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最后两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,既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,也是对人生短暂、世事无常的坦然接受。整首词语言优美,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充分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深厚功底与人文情怀。
五、结语
《水调歌头》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更是一部蕴含哲理、富有诗意的经典作品。它穿越千年,至今仍能打动人心,让人感受到那份对生活、对亲人、对自然的深情厚意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更应学会像苏轼一样,在纷扰中寻找内心的宁静,在离别中珍惜相聚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