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活水源记原文及注释】《活水源记》是元代文人刘基(字伯温)所作的一篇散文,文章以自然之水为引,借景抒情,表达了作者对清静、纯净之境的向往,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浮躁的批判。本文不仅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学造诣。
一、原文
余尝游于西山之阴,见其地多泉,而其中有一泉尤清冽,不浊不涩,冬夏不涸,四时不竭。予爱之,遂名曰“活水源”。因作记以志之。
夫水者,天地之精气也。其性本清,其体本静,然或受污则浊,或遇风则动。惟此泉也,虽处幽谷之中,而不染尘埃;虽经寒暑之变,而不改其质。盖其源深而流远,故能不息。
予尝濯足于其侧,觉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。盖水之清,可以洗心;水之静,可以养性。世人多溺于利欲,忘其本心,岂知清泉之可贵哉?
呜呼!世之学者,求道于外,而不知返观内省。若能效此泉之清,何患道之不立?愿后之览者,亦能知此泉之妙,而思所以自修也。
二、注释
- 西山之阴:西山的北面。古代称山的北面为“阴”,南面为“阳”。
- 活水源:指流动且清澈的泉水,象征生命与纯净。
- 清冽:形容水清凉而纯净。
- 冬夏不涸:无论冬天还是夏天,都不会干涸。
- 四时不竭:四季都不断流。
- 濯足:洗脚,此处表示亲近自然、感受泉水的清凉。
- 神清气爽:精神清爽,气息舒适。
- 心旷神怡:心情开阔,精神愉快。
- 返观内省:回过头来看自己,反省内心。
- 自修:自我修养,提升自身品德。
三、赏析与解读
《活水源记》虽篇幅不长,但寓意深刻。作者通过描写“活水源”的清澈与恒久,寄托了对人性本善、心灵纯净的追求。文中将泉水拟人化,赋予其道德象征意义,体现出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。
在结构上,文章先写景,再由景入理,层层递进,从自然之水引申到人生之道。这种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,使文章更具哲理性与启发性。
此外,文章语言简练,用词精准,如“清冽”、“不浊不涩”等词语,生动地描绘出泉水的特质,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。
四、结语
《活水源记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,更是对人心、道德的一种呼唤。在当今社会,人们常常被物质欲望所困,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明。读此文,仿佛让人回到一个清静的世界,提醒我们不忘本心,追求内在的纯净与平和。
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篇短文中感受到“活水源”的启示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灵之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