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临江仙赏析-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译文】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,苏轼无疑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巨匠。他的词作不仅语言优美、意境深远,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思。其中,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既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性格,也流露出他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感悟。
一、原文与译文
原文:
> 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> 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夜阑风静縠纹平。江南江北水云间,一舟如叶。
译文:
夜晚在东坡饮酒,醒来又醉去,归来时似乎已是深夜。家中的童仆已经鼾声如雷。我敲门没人应答,只好拄着拐杖,静静聆听江水的声音。
常常遗憾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,什么时候才能忘记这奔波劳碌的生活呢?夜深风静,水面平静如绸。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,水天相接之处,一只小船如同落叶一般飘荡。
二、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
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,正是他人生低谷之时。然而,尽管身处逆境,他并未沉沦,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。词中所描绘的“夜饮”、“家童鼾睡”、“倚杖听江声”,看似随意闲适,实则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。
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,表达了他对官场纷扰的厌倦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。这种情绪并非消极,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释然。
三、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
1. 语言简练自然,画面感强
苏轼用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夜独饮、归家无人应答的画面,既有生活气息,又富有诗意。尤其是“家童鼻息已雷鸣”一句,形象生动,令人忍俊不禁。
2. 情景交融,意境深远
全词通过描写夜色、江声、风静等自然景象,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,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孤独。
3. 哲理深刻,耐人寻味
词中虽写的是日常生活的片段,但背后蕴含着对人生、命运的深刻思考。苏轼在经历仕途挫折后,更加珍惜内心的自由与安宁,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。
四、结语
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不仅是一首描写夜饮归家的小词,更是一幅人生的缩影。它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。这首词之所以流传千古,正是因为它的真挚情感与深刻哲理,让无数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共鸣与慰藉。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苏轼的词句依旧能触动人心,让人在喧嚣尘世中,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