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管理制度范本】为切实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,规范监督检查工作流程,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水平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运输秩序的稳定,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要求,结合本地区实际,制定本《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管理制度》。
一、制度目的
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体系,明确监督检查职责分工,规范检查程序与内容,强化问题整改与责任追究,推动道路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,全面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。
二、适用范围
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企业、车辆及从业人员,包括客运、货运、危险品运输、出租车、网约车等各类运输方式。同时适用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开展的日常监督检查、专项检查、联合执法等各类监督检查活动。
三、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
1.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: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,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,组织重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,指导和监督下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。
2. 监督检查机构:具体执行监督检查任务,依法对运输企业、车辆、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整改。
3. 企业主体责任:各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,定期开展自查自纠,配合监督检查工作,落实整改措施,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。
四、监督检查内容
1.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;
2. 车辆技术状况、安全性能及定期检测情况;
3. 驾驶员从业资格、培训教育及健康状况;
4. 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;
5. 危险品运输的合规性及应急处置能力;
6.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;
7. 其他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。
五、监督检查方式
1. 日常检查:由监督检查机构按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重点企业、重点线路、重点时段进行抽查;
2. 专项检查:针对特定问题或季节性、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开展专项治理;
3. 联合检查:联合公安、应急管理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行动;
4. 暗访抽查:通过不打招呼、随机抽查的方式,提高检查的实效性和威慑力。
六、问题处理与整改
1.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,应立即责令限期整改,并跟踪复查;
2. 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,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;
3. 建立隐患台账,实行闭环管理,确保整改落实到位。
七、信息报送与档案管理
1. 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查时间、地点、人员、内容、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;
2. 检查结果应及时汇总分析,形成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报送;
3. 所有检查资料应妥善保存,作为后续监督、考核、问责的重要依据。
八、附则
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解释。各相关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,制定实施细则,确保制度落地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