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应接不暇的意思(成语词典)】“应接不暇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王曰:‘此是君家风味,吾何以堪之?’谢答曰:‘未闻巢、许之流,而能与尧、舜同调。’时人以为名言。然其意实为‘应接不暇’,盖指事物繁多,应接不过来。”虽然这个出处在后世的文献中略有争议,但“应接不暇”一词的含义却早已深入人心。
从字面来看,“应”指的是应对、接待;“接”是接续、承接;“不暇”则是没有空闲、来不及。合起来,“应接不暇”形容的是面对众多事务或人物时,因数量太多而难以一一应对,感到疲于奔命的状态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应接不暇”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在短时间内遇到大量事情,无法一一处理。例如:
- 一家新开的餐厅开业当天顾客络绎不绝,店员忙得应接不暇。
- 公司同时接手多个项目,员工们几乎每天都在应接不暇中度过。
成语“应接不暇”不仅用于描述工作压力,也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的忙碌状态。比如:
- 每到节假日,亲朋好友纷纷来访,家中总是应接不暇。
- 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惊喜,父母常常应接不暇。
在成语词典中,“应接不暇”的结构属于联合式,由两个动词性词语组成,整体表达一种被动接受、难以应付的情境。它的近义词有“应接不暇”、“手忙脚乱”、“顾此失彼”等,反义词则包括“从容不迫”、“游刃有余”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应接不暇”虽然常用于描述繁忙或混乱的状态,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,表示一种积极应对、努力承担的态度。例如:
-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,他依然应接不暇地处理各项事务,展现了极强的责任感。
总的来说,“应接不暇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既能准确描绘现实中的忙碌场景,也能够传达出一种在压力中坚持前行的精神状态。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日常交流,它都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形象的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