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精选范文 >

ldquo(建中四年,项城为叛军困及rdquo及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)

2025-07-10 07:57:04

问题描述:

ldquo(建中四年,项城为叛军困及rdquo及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)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0 07:57:04

ldquo(建中四年,项城为叛军困及rdquo及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)】一、原文:

建中四年,项城为叛军所困。县令李侃,不知所为。其妻杨氏曰:“君,县令也。寇至当守,力不足,死焉,职也。君如逃,则人谁守?兵与财,皆公之有也。”侃曰:“兵与财,皆公之有也。”杨氏曰:“苟利国家,虽死无悔。”遂与侃共守城。

贼攻城,数月不能下。贼知城中无援,乃遣使劝降。杨氏曰:“吾夫忠于国,吾岂能背之?”遂斩其使,以示不屈。贼怒,围城益急。杨氏复劝侃曰:“今城将破,若死,必无遗类。不如弃城而走,以全性命。”侃曰:“吾为县令,安忍弃民?”杨氏曰:“然则吾当先死,以明志。”遂自缢于城楼上。

贼入城,见杨氏之尸,叹曰:“忠烈之妇,可敬也!”遂敛其尸,礼葬之。

二、译文:

建中四年,项城被叛军包围。县令李侃不知道该怎么办。他的妻子杨氏说:“你是县令,敌人来了应当坚守,如果力量不够,死在岗位上也是职责所在。你如果逃跑,那么谁来守城呢?士兵和钱财,都是属于官府的。”李侃说:“士兵和钱财,都是官府的。”杨氏说:“如果对国家有利,即使死了也不后悔。”于是她和李侃一起守卫城池。

叛军攻打城池,几个月都没有攻下。叛军知道城中没有外援,就派使者来劝降。杨氏说:“我的丈夫忠于国家,我怎么能背叛他?”于是她杀了使者,表示决不投降。叛军大怒,更加猛烈地围攻城池。杨氏又劝李侃说:“现在城即将被攻破,如果战死,恐怕连累百姓。不如放弃城池,保全性命。”李侃说:“我作为县令,怎么忍心抛弃百姓?”杨氏说:“既然如此,我应当先死,以表明我的心志。”于是她在城楼上自缢身亡。

叛军进城后,看到杨氏的尸体,感叹道:“这位忠烈的女子,值得敬佩!”于是收敛她的尸体,按礼安葬。

三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(示例):

1. 文中“建中四年”指的是哪一年?

答:这是唐德宗建中四年的年号,大约在公元783年。

2. 杨氏为什么劝李侃不要逃跑?

答:因为她认为李侃作为县令,有责任守护城池,不能因个人安危而弃百姓于不顾。

3. 杨氏最终是如何牺牲的?

答:她自缢于城楼上,以示忠贞不屈。

4. 叛军对杨氏的态度如何?

答:叛军对她表示敬佩,认为她是忠烈之妇,并礼葬了她。

5. 本文主要赞扬了杨氏怎样的精神?

答:赞扬了她忠诚、勇敢、舍生取义的精神。

四、总结:

《建中四年,项城为叛军困》是一篇描写唐代忠烈人物事迹的文言短文。通过讲述县令李侃与妻子杨氏在叛军围城时的英勇行为,展现了古代士人和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忠诚与气节。文章语言简练,情节紧凑,情感真挚,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