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《传递微笑》含反思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情感目标:引导幼儿理解“微笑”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,学会用微笑与他人沟通,感受温暖与快乐。
2. 认知目标:让幼儿知道微笑可以传递友善和快乐,了解微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3. 行为目标: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对他人微笑,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图片若干(如:小朋友互相帮助、微笑的表情等)
- 音乐《微笑歌》
- 小镜子若干
- 彩色纸、画笔等手工材料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《微笑歌》,并展示一些笑脸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“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?”
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看到别人对你笑的时候,自己心里会有什么变化?”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2. 情景讨论(8分钟)
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:“小明今天早上起床后,妈妈对他笑了,他觉得特别开心;在学校里,老师也对他笑了,他更喜欢上学了。”
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?当你看到别人对你笑时,你的心情是怎样的?”
通过讨论,引导幼儿认识到微笑可以带来快乐和温暖。
3. 微笑体验(10分钟)
教师分发小镜子,让幼儿对着镜子练习微笑,并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接着,教师组织“微笑传递”小游戏:幼儿两两一组,面对面练习微笑,并尝试用微笑向对方表达友好。
4. 创意表达(12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最想传递的微笑,并写上一句祝福语,如“祝你每天都开心”。
完成后,将作品贴在教室的“微笑墙”上,营造温馨的氛围。
5. 总结延伸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强调微笑的重要性。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家人、朋友、老师微笑,做一个有爱心、有礼貌的好孩子。
四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“微笑”为主题,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,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。通过情景导入、互动游戏和创意表达等多种形式,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表现力。
在活动中,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,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特别是在“微笑传递”环节中,孩子们通过面对面的互动,学会了如何用微笑表达善意。但也有个别幼儿在表达方面较为内向,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。
此外,在创意表达环节中,部分幼儿对“画微笑”这一任务不够明确,今后可以在活动前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或示范,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任务。
总的来说,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,不仅让幼儿认识到了微笑的意义,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。在今后的教育中,可以继续围绕“情绪表达”“友好相处”等主题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,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与社会性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