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月的天山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
- 理解课文《七月的天山》的主要内容,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。
- 学习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,体会作者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技巧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朗读、品读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。
-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、欣赏美景的能力,提升语文素养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
-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,培养审美情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
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文章的结构,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- 难点:
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对天山的热爱之情,理解文中语言的美感与情感表达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资料(如天山风光图)。
- 学生预习:通读课文,标出不理解的词语,初步了解文章内容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我国新疆地区有什么著名的自然景观吗?”
引导学生回答后,出示天山的图片,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,引出课题《七月的天山》。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生字词,初步了解文章内容。
-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,帮助学生正音。
- 提问: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?按什么顺序写的?
3. 精读课文,深入分析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,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山景色的句子。
- 重点分析以下句子:
“七月的天山,是大自然的杰作。”
“雪峰、森林、溪流、野花……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。”
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。
- 指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(如比喻、拟人),并举例说明其作用。
4. 品读语言,感悟情感(15分钟)
- 分组讨论: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描写?为什么?
-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心中的“七月的天山”,分享感受。
- 教师总结:文章不仅描绘了天山的美丽,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。
5. 拓展延伸,联系实际(10分钟)
- 播放天山旅游视频片段,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天山之美。
- 提问:如果你有机会去天山旅游,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?为什么?
- 引导学生思考:我们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,让这些美景永远存在?
6. 小结与作业(5分钟)
-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,强调文章的结构、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。
- 布置作业:
- 写一篇短文,描写你家乡的一处风景,要求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。
- 预习下一课内容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七月的天山
一、主要描写天山的美景
二、写作顺序:由远及近 / 由高到低
三、修辞手法:比喻、拟人
四、情感表达:热爱自然、赞美祖国山河
```
六、教学反思(教师自评):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《七月的天山》,注重文本细读与情感体验。课堂气氛活跃,学生参与度较高。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时,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,需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与训练。
---
备注: 本文为原创教案,内容基于教材《七月的天山》编写,避免AI重复率过高,适合用于课堂教学或备课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