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班超素有大志小古文注释】《班超素有大志》是一篇记载东汉著名军事家、外交家班超生平事迹的古文片段,文章简练而富有感染力,展现了班超早年立志报国、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。以下是对该文的逐句注释与解析,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其内涵。
原文:
班超者,字仲升,扶风平陵人也。其父班彪,续《史记》作《后传》,未竟而卒。超少有大志,不修细节,常仰慕傅介子、张骞之为人。
注释与解析:
- 班超者,字仲升,扶风平陵人也。
班超,字仲升,是扶风郡平陵县(今陕西咸阳附近)人。此句介绍班超的籍贯和字号,为后文铺垫人物背景。
- 其父班彪,续《史记》作《后传》,未竟而卒。
他的父亲班彪,曾续写《史记》,编成《后传》,但尚未完成就去世了。此处点明班超出身于书香门第,家庭文化氛围浓厚。
- 超少有大志,不修细节,常仰慕傅介子、张骞之为人。
班超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,不拘泥于琐碎小事,常常仰慕傅介子和张骞这样有作为的历史人物。这句话揭示了班超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理想,也为他后来的成就埋下伏笔。
延伸解读:
班超虽出身名门,但他并未安于现状,而是志在边疆、建功立业。他不像当时许多士人那样只注重文墨,而是渴望参与国家大事,尤其是对外交往与军事行动。这种精神在他后来出使西域、经营边疆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。
文中提到的“傅介子”和“张骞”,都是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。傅介子曾出使西域,成功刺杀楼兰王;张骞则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,促进了中原与西方的交流。班超以他们为榜样,说明他自幼便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总结:
“班超素有大志”这篇短文虽篇幅不大,却生动刻画了班超少年时期的志向与追求。它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物的成长轨迹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国家、民族的责任感。通过这段文字,我们得以窥见班超从一个普通书生成长为一代名将的起点。
结语:
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。无论出身如何,只要心怀大志,并为之不懈努力,终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。这也正是“班超素有大志”这一主题所传达的核心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