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不思蜀的意思和造句】“乐不思蜀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原意是指刘禅在亡国后仍沉迷于享乐,不思复国,后来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,忘记过去的苦难或责任,沉溺于眼前的快乐之中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乐不思蜀 |
拼音 | lè bù sī shǔ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 |
原意 | 刘禅亡国后仍沉溺于享乐,不思复国 |
现代用法 | 形容人安于现状,忘却过去的痛苦或责任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安于现状、得过且过 |
反义词 | 忧国忧民、奋发图强 |
二、使用场景
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对现实过于满足、缺乏进取心的人。常见于文学作品、日常对话或评论中,带有警示意味。
三、例句展示
例句 | 说明 |
他自从升职后,就乐不思蜀,不再关心公司的发展了。 | 表示某人沉迷于现在的舒适生活,忽略了职责。 |
在国外生活多年,他早已乐不思蜀,不愿回国。 | 描述一个人适应了新环境,不再怀念故土。 |
面对困境,有些人选择乐不思蜀,只顾眼前的安逸。 | 批评那些逃避问题、只求享乐的人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乐不思蜀”常用于批评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。
- 不宜用于描述正当的享受或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- 与“乐此不疲”有相似之处,但情感色彩不同,后者为中性或褒义。
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,“乐不思蜀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对人性心理的深刻反映。在现代生活中,我们应警惕这种心态,保持清醒与进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