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精选范文 >

什么是仄起平收

2025-10-26 01:08:18

问题描述:

什么是仄起平收,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6 01:08:18

什么是仄起平收】在古典诗词尤其是近体诗(如律诗、绝句)中,“仄起平收”是一个常见的术语,用来描述诗句的平仄结构。它涉及到汉语声调的运用,是诗歌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理解“仄起平收”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。

一、什么是“仄起平收”?

“仄起平收”是指在一首诗或一句诗中,开头的字为“仄声”,结尾的字为“平声”。这是近体诗中一种常见的平仄格式,尤其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中较为常见。

- 仄声:指古代汉语中的上声、去声和入声,现代普通话中多归为第三、四声。

- 平声:指古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,即现代普通话的第一、二声。

“仄起平收”强调的是句子的首尾音调变化,使诗句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乐性。

二、“仄起平收”的作用

1. 增强节奏感:通过平仄交替,使诗句朗朗上口。

2. 符合格律要求:在近体诗中,每句的平仄安排都有严格规定,避免出现“孤平”或“三平尾”等错误。

3. 丰富语言表现力:合理运用平仄可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三、“仄起平收”与“平起仄收”的区别

项目 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
起始字 仄声 平声
结尾字 平声 仄声
常见诗体 律诗、绝句 律诗、绝句
韵律特点 首仄尾平,节奏分明 首平尾仄,柔和流畅
示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

四、实际例子分析

以杜甫《春望》为例:

>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>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第一句“国破山河在”中,“国”为仄声,“在”为平声,属于“仄起平收”。

第二句“城春草木深”中,“城”为平声,“深”为平声,不符合“仄起平收”,但属于“平起平收”格式,说明不同诗体可能采用不同的平仄方式。

五、总结

“仄起平收”是古诗中重要的平仄规则之一,主要用于律诗和绝句的创作中。它不仅有助于保持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性,还能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。了解并掌握这一规则,对于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具有重要意义。

表格总结:

项目 内容
定义 诗句开头为仄声,结尾为平声的平仄格式
用途 增强节奏感、符合格律、丰富语言表现力
常见诗体 律诗、绝句
与“平起仄收”区别 起始字不同(仄 vs 平),结尾字不同(平 vs 仄)
示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(如“国破山河在”)

以上就是【什么是仄起平收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