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精选范文 >

作法自毙的典故

2025-10-27 13:37:17

问题描述:

作法自毙的典故,急哭了!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7 13:37:17

作法自毙的典故】“作法自毙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己制定的法规或行为最终反而害了自己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故事,出自《左传》,讲述了楚国大夫薳(wěi)子冯的故事。

在春秋时期,楚国有一位名叫薳子冯的大夫,他为了防止盗贼偷窃粮食,制定了严格的法律,规定凡偷盗者一律处死。然而,这一严苛的法律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反而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。最终,薳子冯因自己的法令而遭到报复,被百姓所杀。这正是“作法自毙”的典型例子。

“作法自毙”源于《左传》中薳子冯因制定严酷法律而被百姓反噬的故事。该成语强调的是制定制度或政策时若过于严苛、不切实际,最终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害。它提醒人们在制定规则时应考虑实际情况与人情,避免因过度控制而引发反效果。

表格展示: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作法自毙
出处 《左传》
典故人物 薇子冯(楚国大夫)
故事背景 楚国为防盗粮,制定严刑峻法
结果 法令引发民愤,最终本人被杀
成语含义 自己制定的法规或行为反而害了自己
启示 制定制度需合理、人性化,避免极端措施

通过了解“作法自毙”的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意义,也能从中吸取教训,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审慎地处理问题和制定规则。

以上就是【作法自毙的典故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