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《清平乐》诗意及赏析】《清平乐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,全词以简练的语言、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难酬的愤懑。这首词虽短,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历史背景,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精神风貌。
一、诗意总结
《清平乐》原词如下:
> 村居
> 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
> 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>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> 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,通过描写老夫妇、大儿、中儿和小儿的日常活动,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。然而,在这看似安详的画面背后,也隐含着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无奈。
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,但始终未能实现抱负。他在晚年退隐江西上饶,过着半隐居的生活。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田园之趣,实则寄托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。
二、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名 | 《清平乐·村居》 |
| 作者 | 辛弃疾(南宋) |
| 创作背景 | 晚年退隐期间,反映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与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 |
| 主题思想 | 表面写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,实则暗含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|
| 语言风格 | 简洁自然,贴近生活,富有画面感 |
| 情感表达 | 表层:闲适愉悦;深层:忧国忧民、壮志未酬 |
| 艺术特色 | 善用白描手法,以小见大,情感含蓄而深刻 |
| 历史评价 | 被认为是辛弃疾词风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,体现其“以俗为雅”的艺术追求 |
三、赏析要点
1. 题材新颖:不同于传统词作多写闺情或离愁,此词以农村生活为主题,展现了辛弃疾关注民间、贴近百姓的创作倾向。
2. 人物形象鲜明:通过老夫妇、三个儿子的不同动作和性格,刻画出一幅生动的家庭生活画卷。
3. 对比手法运用:词中“醉里吴音相媚好”与“白发谁家翁媪”形成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,与后文的“最喜小儿无赖”相映成趣,增强了生活气息。
4. 情感层次丰富:表面写景抒情,实则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。
四、结语
辛弃疾的《清平乐·村居》虽然篇幅不长,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,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复杂心理。在和平与动荡交织的时代背景下,这首词既是田园生活的写照,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。
以上就是【辛弃疾《清平乐》诗意及赏析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