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学语文《尊严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。
-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-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情感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情境体验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。
-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人物的尊严感和自尊心,懂得尊重他人、维护自身尊严的重要性。
-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人物的尊严感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联系实际,思考“尊严”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录音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有关“尊严”的名人名言或故事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情境导入:
展示一张关于“尊严”的图片(如:一位老人在街头卖艺,但神情坚定),提问:“你从这张图中看到了什么?你觉得他最值得敬佩的是什么?”
引导学生初步感知“尊严”的含义。
2. 揭示课题:
板书课题《尊严》,并提问:“什么是尊严?为什么说‘尊严’很重要?”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自由朗读: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,注意读音和节奏。
2. 检查预习:
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片段,纠正发音错误,讲解重点词语(如:骨瘦如柴、面不改色、狼吞虎咽等)。
3. 整体感知:
提问: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?主要人物是谁?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?”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20分钟)
1. 分段精读:
分段讲解课文内容,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:
- 描述哈默的处境,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尊严的?
- 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态度是怎样的?他为什么愿意帮助哈默?
- 第三段:哈默后来成为石油大王,他的成功与什么有关?
2. 小组讨论:
分组讨论:“你认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?他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尊严?”
3. 角色扮演:
请学生扮演哈默和杰克逊大叔,再现课文中的对话,加深对人物心理的理解。
(四)拓展延伸,联系实际(10分钟)
1. 联系生活:
提问:“在生活中,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坚持尊严的事情?你是怎么做的?”
2. 名人故事分享:
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“尊严”的名人故事或名言(如:文天祥、苏格拉底等)。
3. 情感升华:
引导学生明白:尊严不仅是自我价值的体现,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。
(五)总结提升,布置作业(5分钟)
1. 课堂小结:
回顾本课内容,强调“尊严”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。
2. 布置作业:
-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尊严》,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“尊严”的理解。
- 收集一句关于“尊严”的名人名言,并写出自己的感受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尊严
——哈默的故事
人物:哈默、杰克逊大叔
关键词:骨瘦如柴、面不改色、自尊、尊严
主题:尊重他人,维护自尊
```
六、教学反思(教师使用)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“尊严”的内涵,注重情感教育与语言训练相结合。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,课堂氛围良好。但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,今后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情境练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