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宿新市徐公店》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
- 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诗歌风格,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。
- 理解诗句意思,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全诗。
- 学习诗中描绘的乡村田园风光,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诵读、想象、品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。
- 结合图片、音乐等多媒体手段,增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与体验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,培养审美情趣。
-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之美,增强热爱家乡、热爱自然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理解诗意,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田园景象。
- 难点:感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的情感,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)
- 黑板、粉笔、作业本
- 学生预习任务:熟读课文,查找作者资料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去过乡村?你印象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?”
2. 学生自由发言后,教师出示几张乡村风景图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。
3. 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——《宿新市徐公店》,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这幅画面的。”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教师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。
2. 学生自由朗读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3.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,纠正发音错误。
4. 提问:“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?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感受到的画面吗?”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分组讨论:逐句分析诗句含义,结合插图理解诗意。
- “篱落疏疏一径深”:篱笆稀疏,小路幽深,表现出乡村的宁静。
- “树头花落未成阴”:树枝上的花儿已经凋谢,但还未形成浓密的树荫,说明是早春时节。
- “儿童急走追黄蝶”:孩子们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,充满童趣。
- “飞入菜花无处寻”: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,难以辨认,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
2.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,体会诗人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。
3.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注意语调的变化和节奏的把握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教师介绍杨万里的写作风格:他的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,语言清新明快,富有生活气息。
2. 拓展阅读:推荐学生阅读杨万里其他描写自然的诗作,如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等。
3.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景,尝试用简单的诗句表达。
(五)总结升华(5分钟)
1.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,强调古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。
2. 布置作业:
- 背诵并默写《宿新市徐公店》。
- 以“我眼中的春天”为主题,写一段话或一幅画,表达对自然的热爱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宿新市徐公店》——杨万里
篱落疏疏一径深
树头花落未成阴
儿童急走追黄蝶
飞入菜花无处寻
```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,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验,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