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慈母情深》教学实录及反思】一、教学实录
【教学目标】
1.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厚爱。
2. 通过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等细节,感受人物形象。
3.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,增强对亲情的理解与珍惜。
【教学过程】
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以“母爱”为主题进行谈话导入,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母亲在你困难时给予帮助的经历?”学生纷纷举手发言,气氛活跃。接着,教师出示课题《慈母情深》,并引导学生思考:为什么是“慈母”?“情深”又意味着什么?
初读感知(10分钟)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边读边标出自己认为最打动自己的句子,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感受。教师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联想。
精读分析(20分钟)
教师选取几个关键段落进行讲解,如:
- “母亲掏衣兜,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,用龟裂的手指数着。”
引导学生关注“揉得皱皱的毛票”、“龟裂的手指”这些细节,体会母亲生活的艰辛和对孩子的关爱。
- “我鼻子一酸,攥着钱跑了出去。”
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,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动与愧疚。
通过分组讨论,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,教师适时点拨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。
情感升华(10分钟)
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短片,展示生活中母亲为孩子付出的点滴瞬间。随后,组织学生进行“写给妈妈的一封信”活动,鼓励他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
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,强调母爱的伟大与无私。同时提醒学生要珍惜身边的亲情,学会感恩。
二、教学反思
本次《慈母情深》的教学设计以情感体验为主线,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,感受母爱的深厚与真挚。课堂中,学生积极参与,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,表达真实情感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
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。例如,在分析细节描写时,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,未能深入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。今后应加强引导,帮助学生掌握从字里行间捕捉情感的方法。
此外,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,部分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,如增加学生互动的时间,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总的来说,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,更让他们在情感上有所触动,增强了对亲情的珍视。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,让语文课堂更具温度与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