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圆明园的毁灭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- 通过课文内容,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历史背景。
-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、抓关键词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小组合作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-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,提升语文综合素养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,增强民族责任感。
- 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、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点:
-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间的对比,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- 掌握文中描写圆明园建筑和文物的词语,体会其艺术价值。
三、教学难点:
-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。
- 如何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入语言训练中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圆明园图片、视频片段)
- 课文朗读音频
- 小组讨论任务单
- 圆明园相关历史资料卡片
五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圆明园吗?它曾经是什么样的地方?”
- 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昔日风貌的视频或展示精美图片。
-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的辉煌与美丽,激发学习兴趣。
2. 复习回顾(5分钟)
- 快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,如圆明园的地理位置、建筑风格、文化价值等。
- 提问:“为什么说圆明园是‘万园之园’?”
- 学生自由发言,教师适时补充。
3. 阅读感悟(15分钟)
- 分段朗读课文,重点朗读描写圆明园建筑和文物的部分。
-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词语,如“金碧辉煌”“玲珑剔透”“举世闻名”等。
- 通过朗读、想象、配乐等方式,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壮丽与独特。
4. 深入探究(15分钟)
- 分组讨论:圆明园为何会被毁灭?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?
-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,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。
-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,如“侵略者为了销毁罪证,放火焚烧了圆明园”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愤怒与惋惜。
5. 情感升华(10分钟)
- 观看一段关于圆明园遗址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学生思考: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,今天会是什么样子?
- 学生自由发言,表达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。
- 教师总结:圆明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我们民族的伤痛,我们要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。
6. 课堂小结(5分钟)
-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。
-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,撰写一篇读后感。
7. 布置作业(5分钟)
-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圆明园》,表达你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受。
-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或文字资料,制作一份手抄报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第二课时
一、昔日辉煌
- 建筑宏伟
- 文物丰富
- 艺术精湛
二、惨遭毁灭
- 英法联军入侵
- 火烧圆明园
- 文化损失巨大
三、情感感悟
- 痛惜与愤怒
- 爱国与责任
- 珍惜与传承
```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:
-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?
- 学生在哪些环节表现积极?有哪些不足?
- 如何改进今后的教学方式?
注: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,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,培养语文素养与情感态度,同时避免使用AI生成的常见句式,提高原创性与可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