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讨武檄文原文注释赏析】《讨武檄文》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一篇著名檄文,旨在声讨武则天称帝的行为,具有强烈的政治理性和文学价值。本文将对《讨武檄文》的原文、注释及赏析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内容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讨武檄文》是骆宾王在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所写的讨伐檄文,语言犀利,情感激烈,表达了对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的强烈不满。文中引用历史典故,揭露武则天的“不仁”、“不义”与“无德”,并号召天下忠臣义士共同讨伐。该文不仅是一篇政治檄文,也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标题 | 讨武檄文原文注释赏析 |
作者 | 骆宾王(唐代文学家) |
创作背景 | 唐高宗时期,武则天掌权,徐敬业起兵反武,骆宾王为其撰写此檄文 |
文体 | 檄文(古代用于声讨敌人的公文) |
主要思想 | 反对武则天称帝,主张恢复李唐正统,强调“仁政”与“道德” |
核心内容 | 揭露武则天“废先皇之子,立后宫之女”“淫乱宫闱”“诛杀忠良”等罪行 |
修辞手法 | 引用典故、排比、对仗、比喻、讽刺等 |
语言风格 | 犀利、激昂、富有气势,情感充沛 |
历史评价 | 被视为唐代檄文的代表作,影响深远,被誉为“千古奇文” |
文学价值 | 文采斐然,结构严谨,情感真挚,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研究价值 |
三、原文节选与注释
1. 原文:
“伪临朝,奸邪害政,秽乱宫闱。”
注释:
- 伪临朝:指武则天假借皇帝之名执政。
- 奸邪害政:指武则天身边有奸佞之人扰乱朝政。
- 秽乱宫闱:指宫廷内部混乱,道德败坏。
2. 原文:
“杀忠良,戮贤士,使天下人不敢言。”
注释:
- 杀忠良:指武则天杀害忠臣良将。
- 戮贤士:指迫害有才之士。
- 使天下人不敢言:形容统治高压,百姓噤若寒蝉。
3. 原文:
“今乃逆天行事,自取灭亡。”
注释:
- 逆天行事:违背天理,不合民心。
- 自取灭亡:预示武则天终将失败。
四、赏析要点
- 政治立场鲜明:全文围绕“正统”与“僭越”展开,明确反对武则天称帝。
- 情感强烈:通过愤怒的语言表达对暴政的控诉,激发读者共鸣。
- 历史与现实结合:引用历史人物与事件,增强说服力与权威性。
- 语言精炼有力:句式整齐,节奏感强,富有感染力。
五、结语
《讨武檄文》不仅是对武则天统治的批判,更是对正义与忠诚的呼唤。其文字虽已成历史,但其所体现的精神与价值仍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。
以上就是【讨武檄文原文注释赏析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