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精选范文 >

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

2025-10-23 12:32:50

问题描述:

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,这个怎么操作啊?求快教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3 12:32:50

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】“三寸不烂之舌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、口才出众。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古代著名的辩士有关,下面我们来总结其来源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。

一、

“三寸不烂之舌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。其中提到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毛遂,他自荐随平原君出使楚国,凭借自己的口才说服楚王联合抗秦。在谈判中,毛遂表现得非常勇敢和机智,最终成功达成协议。

“三寸不烂之舌”原意是指毛遂的舌头只有三寸长,却能言善辩,具有极强的说服力。后来,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善于言辞、能以言语解决问题的人。

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对语言能力的重视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辩士的尊重。在战国时期,游说之士往往能够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,因此他们的口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才能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三寸不烂之舌
出处 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典故人物 毛遂(战国时期辩士)
出处原文 “臣愿大王与楚合从,而以三寸不烂之舌,为天下先。”
成语含义 形容人能言善辩,口才出众
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,辩士在政治外交中起重要作用
现代用法 多用于称赞他人有很强的说服力或辩论能力

三、结语

“三寸不烂之舌”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高度赞扬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辩才的重视。在今天,虽然时代不同,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,提醒我们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。无论是职场沟通还是日常交流,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,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
以上就是【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